2025年,中国就业市场将迎来“高校毕业生峰值回落”(预计1050万人)与“产业深度转型”的历史性交汇期。在人工智能加速替代传统岗位、银发经济催生新职业的复杂背景下,两会就业政策或将聚焦“保底线、育动能、促升级”三位一体策略,破解“高质量就业供给不足”的核心矛盾。
一、就业优先政策“组合拳”再升级
市场主体稳岗扩容:延续税收减免、社保补贴政策,重点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2000亿元;
失业风险智能防控:构建就业大数据预警平台,对重点行业(如房地产、教培)从业人员实施“转岗技能包”精准推送;
新就业形态立法突破:出台《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条例》,将外卖骑手、AI训练师等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易出评认为,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劳动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开辟三大新就业空间
数字经济“第二曲线”
元宇宙内容审核员、区块链审计师等岗位激增,预计数字经济就业规模达2.3亿人,占城镇就业比重突破45%。杭州、成都等试点城市将建设“数字零工市场”,实现岗位智能匹配。易出评发现,这种变化标志着未来工作形式的重大转变。
银发经济“适老化就业”
适老化产品设计师、认知症照护师等职业纳入国家职业目录,康养护理人才缺口填补计划投入300亿元,推动“年轻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互助模式。
绿色经济 “技能再造”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储能运维员、碳资产管理师需求增长,零碳园区产教融合基地计划培养50万 “绿领 ”技术工人。
三 、劳动力 “全生命周期升级 ”
职前教育革新:推行 “专业+人工智能 ”双学位制度 ,20%高校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 ;
在职技能迭代 :实施 “数字技能强基工程”,重点面向制造业工人开展 AI设备操作培训 ,年度目标1500万人次;
退前职业转型 :试点 “银发人才库”,为55-65岁群体提供适老化产业再培训 ,延迟人力资源红利衰退 。
四 、权益保障 “底线工程 ”
就业歧视治理 :立法禁止 AI招聘中的学历 、年龄 、性别隐性歧视,算法模型需通过人社部合规审查 ;
劳动价值重估 :建立 ” 人机协作” 岗位评价体系 ,如直播带货员按 “流量创造 +客户转化”复合指标计酬;
争议处置前置: 在美团 ,滴滴 等平台试点 “算法工会”, 劳动者可集体协商配送规则 ,报酬计算公式 。
2025年就業攻堅戰將呈現「冰火交織」特徵 :傳統行業崗位收縮與新興領域人才短缺並存 。政策制定需兼顧短期穩崗與長期轉型,既托住1076萬農民工,405萬困難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底線,更需通過教育鏈 、人才鏈、人產鏈深度融合 ,培育高質量就業 新 生態 。這場關乎億萬人民發展 的改革,考驗著治理智慧 與市場活力的協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