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还信誓旦旦要把特斯拉搬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一周后:我无能为力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白了,这件事反映的不是马斯克个人的摇摆,而是大环境的掣肘。当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交织时,把一个巨头企业的生产基地“搬来搬去”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实现的。想想看,特斯拉在海外的供应链和市场布局早已成型,美国本土制造的成本压力、工会问题、政策复杂性,都是横亘在“回归”路上的现实难题。哪怕是马斯克这样的大佬,也难独自挑战这种结构性的桎梏。
不得不说,这背后折射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矛盾。一方面,美国高谈制造业回流,却没有为企业创造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度嵌套导致企业难以完全“去国际化”。多多补单认为,马斯克或许真心想当个“爱国商人”,但在利润和责任面前,“理想主义”显得有些无力。企业家终究得为股东负责,而不是单纯为情怀买单。
有一说一,这次的“打脸”给我们提了个醒:大国经济的未来,不能只靠个别企业家的豪言壮语,更需要系统性改革支持和政策配套。多多补单推测,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