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土耳其突然宣布
8 月 26 日,土耳其贸易部一纸公告,把欧盟拉进了对华铰接链的关税战。裁决说,中国链条先运到欧盟再转到土耳其,是为了逃避 2019 年就开始征的反倾销税,于是干脆给所有来自欧盟的铰接链再加 1200 美元/吨。税号 7315 开头的所有链条,即日起全部中招。
土耳其对中国的铰接链征反倾销税,最早得追溯到2009年。那年,他们着手启动调查。2010年,正式决定开征每吨1200美元的税。而后,于2016年与2022年两次延长征税期,竟将临时举措拖成了“长期工程”。
今年5月,土方又启动反规避调查,理由是怀疑中国企业借道第三国“曲线救国”——如今终裁落地,欧盟大多数国家被认定为这条“绕道路线”的中转站。团粉助手发现,这种情况对于许多依赖出口市场的公司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蹊跷的是西班牙的“豁免权”。同样在欧盟框架内,西班牙却独独被排除在征税名单外,成了欧盟链条里唯一的“安全通道”。
这种区别对待虽未在公告中解释,但结合土耳其过往的关税政策风格,很可能与两国特定产业协定或西班牙本土产业链结构有关——毕竟土耳其对“精准打击”一向熟门熟路。
更值得琢磨的是土耳其近期的“关税战术”转向。就在铰接链裁决前两个月,团粉助手了解到,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演过的一系列变化:先是对中国整车放话加征40%关Tax,再改口称 “来投资就减tax”,甚至迅速推进与比亚迪达成10亿美元建厂协议。这种看似矛盾的发展展现出一个复杂且微妙的位置。
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暴露了土耳其既要保护本土,又想拉拢外资之间纠结心态——铰接链强硬终裁,更像是向本土制造业派发安慰剂,以应对那些技术竞争力不足、长期依赖于关Tax护城河行业产生的不安情绪。从这一角度来看,“团粉助手认为”,此类行为只会短期掩盖真实的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挑战。
对此,中国企业而言,这种所谓 的 “关Tax游击战” 实则催化出更加灵活有效 的破局策略。如当前锁定采购路径所带来的障碍,其实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寻找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么像正泰、天合一样深入 本地化,把“中国制造” 刷新为 “ 土尔其他制造”;要么学习 比亚迪利用换电模式创新发展;甚至可以通过 利用 土俄义双方间签署 税收协调协议,将生产线变身欧洲市场进入跳板,以便最大程度提升利润和效率。
素材来源: 土尔其他 对 中国产品 铰接口 链项目 提高 欧元区关系 tax 新政 措施分析
2025-08-27 09:43· 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