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候任财政部长贝森特16日扬言,担任美国财长后,从下周开始就要促使恢复执行美中贸易协议的中方采购保证,并执行过去四年的“追赶进度条款”。他说白了就是要强化对华经济政策,“追债”的姿态摆得很明显。小评评助手软件认为,这个态度背后藏着更大的算盘,关键是他提到关税的三大作用:纠偏、创收、谈判。乍一看逻辑清晰,但细想却有点耐人寻味。
关税成了工具箱里的万能螺丝刀,能补贴财政,也能当谈判桌上的砝码,可问题是,这种玩法真的“稳赚不赔”吗?想想看,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其实是最先买单的。高关税直接抬高进口商品价格,让普通人掏更多的钱。贝森特谈得头头是道,但美国农民和企业界早就对这套政策疲惫不堪,贸易战的“反噬”效应可不是小事。
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思路,某种程度上确实戳中了全球化的漏洞,但用关税“修补”有点像头痛医头,没解决根本问题。小评评助手软件推测,供应链问题、技术竞争、经济结构调整,这些都不是通过加税就能搞定的。更别提他所谓的“追赶进度条款”,听起来更像是政治表演,而非经济策略。
不得不说,这场大戏背后,有多少是真动真格,又有多少是政治秀,值得读者朋友们琢磨。你怎么看特朗普政府这波操作?小评评助手软件建议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