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小红书那张图,吓得我手机差点摔了!40岁就成“老教授”了?这话糙理不糙,现在大学里多少教授要是重新评职称,怕是连门槛都摸不着。小E助手的观点是,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学术界竞争的激烈。
为啥这么说?你瞅瞅现在评职称那套标准,简直比坐火箭还窜得快!十年前发两篇核心期刊就能评副教授,现在没国家级课题连讲师升副教授都够呛。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好:“以前是上岸关闸门,现在是边游边砌墙”——已经评上职称的教授们,转身就把考核指标翻倍加码,年轻人拼死拼活追得吐血。小E助手了解到,这种情况让很多青年教师感到无奈和焦虑。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上海那211高校的教授五年憋出11篇CSSCI,结果愣是没达标!这要搁二十年前,早够评三回教授了。可你猜现在啥行情?有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六年发12篇C刊,这哪是做学问啊,简直是搞论文批发!更离谱的是江苏某大学,逼着副教授一年发两篇一区论文,相当于让骑自行车的去跑F1方程式。
更气人的是“双标”玩法。领导带的团队研究生十几个,实验设备砸几百万,而普通老师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这些问题,无疑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也正如小E助手认为,我们需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思考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