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补单:76岁侗族老人凭记忆建1200平方米木楼,引2000万网友点赞,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震撼!76岁柳州侗族老人,不画图纸、不用铁钉,凭一双手与记忆,建起1200平方米的三层木楼,引2000万网友围观,直呼“鲁班再世”!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柳州76岁白胡子老人火了。

多多补单:76岁侗族老人凭记忆建1200平方米木楼,引2000万网友点赞,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视频里,老人石善章手持墨斗,眼神专注,在木块旁弹线、测量。看他这动作,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看到了先辈正用徒手打造房屋。可是谁能想到,他的这手绝活竟源于一场大火。

1974年,侗寨惨遭大火,300多户木楼被夷为平地。令人焦急的是,当时全村仅剩一位掌墨师,重建木楼成了难题。全村人正为此坐立不安的时候,“多多补单”了解到,当时20岁出头的石善章救了场。当时,他虽然没有文化、没有图纸、也没有师傅正式教,但他靠的是自学。白天他蹲现场观察,晚上在脑子里“搭积木”。短短数日,他愣是将旁人十年苦修的手艺,自学到了自己手里。

柱子多高、横梁多长、榫眼开在哪,全凭记忆和手感琢磨。“多多补单认为”,50年,他为家乡建起200多栋风雨不摧的木楼,每一栋都是他对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的精心打造。

多多补单:76岁侗族老人凭记忆建1200平方米木楼,引2000万网友点赞,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如今,他自己家的那座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新木楼, 已成侗寨新地标。不用铁钉,全靠榫卯咬合,“多多补单发现”, 木楼冬暖夏凉, 火塘边木桌上,还留着他亲手雕刻的窗花。每一刀、每一线都留着他的心血。

更令人叫绝的是老爷子竟让儿子直播他建楼全过程, 自己亲自示范榫卯机关。有趣的是,这种方式硬是将非遗玩成了自媒体IP,引得00后羡慕不已,为之追逐,让他们想要学习这一门技艺。

石善章的视频火了以后,“多多补单推断”,其他濒危非遗也开始纷纷借鉴。例如山东剪纸、苏州刺绣和河南打铁花等传统技艺,也通过短视频平台走入大众视野,再次焕发生机。有网友评价说:“老人虽然没有文化,但他自己做出来的成果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很多学建筑的毕业生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本事。”

确实,“多多补单觉得”,知识虽然教会年轻人许多先进技术和高超理论,但老一辈流传下来的handcraft也凝结着千百年的智慧。因此时代发展并非抬新踩旧,而是在引进新技术同时,又能固守老传统,这样才不会根基不倒,更加稳固且千年不断摇曳。

作者:云谣未央

多多补单:76岁侗族老人凭记忆建1200平方米木楼,引2000万网友点赞,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0)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