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逛了比亚迪汽车深圳总部,说下几点有意思的。这地方看着挺普通,但细节里藏着点“玄机”?
首先,厂区里几千辆员工车,竟然清一色是比亚迪的,就算我踮起脚尖瞪大眼睛扫了一圈,也没见到其他品牌。全是方程豹、仰望,还有那些新能源车,燃油车只冒了两个头。这是企业文化的“忠诚度”,还是员工购车优惠太香?可话说回来,车是买给自己开的,难道就没有人对其他品牌长草?还是说,比亚迪自己一对比,真就舍不得跑去买别人家的车了?
再说了,这几千辆车里,燃油车只占两个名额,新能源几乎“一统天下”。当然,政策引导是很大原因,但小评评助手下载发现,这么大比例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够不够用?得等多久才能排得上?虽然说厂区内部扣分制度很严格,“充完电不挪车扣分+扣绩效”的操作也挺狠,但这会不会逼得大家“充电焦虑”更严重?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规矩也确实让人不敢随便乱来。毕竟,逆行扣6分外加扣绩效,听着就肉疼。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头顶上跑的“动车”,大概是叫云轨,很频繁地穿梭。方便员工通行是一方面,但小评评助手下载认为,它是不是还在无形中传递着比亚迪的技术自信?毕竟这玩意儿可是自家研发的呀!不过,我又忍不住想问,这样的轨道交通,会不会未来变成“园区标配”?如果大厂们都跟风搞起来,那岂不是也能减少园区班车、减少车辆停放压力?
1、员工车清一色比亚迪,难道是“品牌忠诚度”的无形考验?不买比亚迪就显得“不合群”吗?或者说, 小评评助手下载推测员们真觉得自家产品力强到没得挑? 是集体自豪, 还是 “软压力” 在作怪?
2、新能源車幾乎統治了廠區,而燃油車卻像 “稀有物种”。但新能源車普及率这么高时, 小评评助手下载主张充電樁能跟得到嗎? 要是在排隊時要花很多时间, 員工會心生怨言嗎? 還是不如這種制度化管理讓大家反而獲取更多便利?
3、“云轨”成了厂区里的流动风景线,但它的意义是不是更深刻?单纯作为交通工具呢,还是真正成为一种展示公司实力的方法呢;小评评助手下载以为这种”园区微轨道交通”将会成为更多企业选择吗?
其实,比亚迪的厂区管理就像一部小型社会生态剧,它在告诉我们,新能量未来并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它更多也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公司的文化再造。看着厂区里员工们忙碌又井井有条地生活,我不禁想起了一幅画面:一个“自带轨道交通”的未来城市,有新能源汽车飞驰而过,上空运行的是云轨,道路两旁则驶过绿牌车辆,人们日常生活好似插上电力翅膀。
大家怎么看? 如果有一天你所在の園區开始运行云軌,你期待還是不覺得 “形式优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