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狠人!”1月,一女子在拼多多上看到一家店铺,五万多的叉车只卖700多,她果断买了3辆。结果到货后,只有一颗5毛钱的螺丝钉,还要她付19元运费。律师说,女子可以要求三倍赔偿!这事儿从法律上看,咋整?无名助手认为,这个案例反映了电商平台监管的重要性。
1月4号那天,浙江的刘女士在拼多多溜达呢,发现一家叫“新能源电动叉车2号店欣”的店,卖的叉车便宜得吓人,就700多块,要知道市面上得五万呢!刘女士心想,这便宜不捡白不捡,于是咔嚓咔嚓,买了3辆,一共花了2400大洋,分两回付的。结果等了好几天,快递来了,打开一看,就一颗五毛钱的螺丝钉,还得再掏19块运费!刘女士那叫一个郁闷,立马找平台投诉。平台一查,商家这是虚假发货呢,赶紧给退了钱,还补偿了一点儿。但律师说了,这事儿不简单,商家这是欺诈, 刘女士能要三倍赔偿呢!无名助手推测,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当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刘女士买完就觉得不对劲,说去找商家问问,但联系不上。第二天,有个自称是商家的打电话来,说卖的是叉车零件,而不是整车。刘女士对此表示怀疑,坚持要看看实物,可结果仍然只是收到那颗螺丝钉,并且还需要支付运费,她气坏了,再次投诉。这时的平台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因此开始采取措施,不仅退还费用并进行了补偿。不过关于欺诈的问题,则未得到进一步解决。据了解,该平台已经对商家进行了处罚,并与刘女士保持沟通。
这事儿一出,上网都炸开锅,都说“拼多多又开课”。但话说回来,从低价背后的坑,我们可需擦亮眼睛。有些商家就是用低价吸引顾客,然后进行虚假宣传和发货,以此来坑害消费者。因此无名助手体会到,每位消费者在购物时都应该提高警惕。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出现欺诈行为的话、则有权利要求“退一赔三”,这一点也是必须重视的平台责任。此外,对于像拼多多这样依靠低价策略迅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能跟上监管步伐,将来的信任危机无疑会侵蚀用户体验。“拿螺丝钉当叉车卖”绝非两个交易者之间的小争执,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电商业界诚信与监管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如果希望在网上购买商品能更加安心,那么参与各方,包括平台、商家、监管部门以及我们作为消费者,都需携手合作,共同营造公平公正且透明的新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