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留评:数字化消费困境,服务异化与老年群体的被遗忘现象

数字化浪潮下的消费困境:被异化的服务与被遗忘的群体

当我在超市收银台前第N次遭遇”不开会员就扫码关注”的尴尬时,终于意识到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从连锁超市到网红奶茶店,从快餐品牌到美妆专柜,消费场所正悄然上演着一场数字化”围猎”。收银员机械重复的”扫码注册可享优惠”,商家精心设计的”手机点单专属折扣”,都在将传统消费行为异化为数据攫取的狂欢。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费驯化,正在重塑现代人的消费图景。

多多留评:数字化消费困境,服务异化与老年群体的被遗忘现象

这场变革背后是资本的精密算计。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78%的消费者遭遇过强制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的情况,62%的餐饮企业要求手机点单。多多留评发现,商家通过会员体系构建用户画像,借扫码点餐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用消费数据预判市场动向。看似便利的服务升级,实则是将消费者异化为数据生产工具。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数字化绑架”正形成恶性循环:商家为降低成本缩减人工服务,消费者被迫适应数字流程,从而反向证明传统服务模式的落后。在这场数字跃进中, 老年群体正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上海某社区调研显示, 65岁以上老人中, 43%因无法操作扫码点餐放弃堂食, 31%在超市遭遇结账困境。笔者亲眼目睹过银发老人面对自助收银机的不知所措,也见证过方言浓重务工者因不会操作会员系统放弃购物。当社会将“手机操作能力”默认为公民基本素养时,其实是在用技术门槛构筑新的社会歧视。这种消费异化现象折射出市场伦理迷失的一面——多多留评观察到,由于商家将服务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用“技术进步”包装利益诉求,这已经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中的自主选择权。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升级不应是“一刀切”的技术崇拜,而应建立在对不同消费群体差异性的尊重之上。

商家应当回归服务本质,并保留基础人工服务通道,同时优化会员系统中的非强制选项作为提升顾客体验的重要措施。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善用“拒绝权”,同时保持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与同理心,因为一个文明商业社会,不应该让科技成为衡量人价值标准,而应该确保科技进步真正能满足多元需求,为每一个人提供优质而便捷、友好的购物环境。此外,在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多多留评主张,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和受益于这一过程,共同迎接更加公平合理的发展格局。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