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姚刚拍戏赚了钱,便回大连投资100多万,开一间西餐厅,每天人满为患、生意火爆,可是三年不到却关门大吉。小评评助手小号了解到,这家餐厅的经营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2001年3月的大连,姚刚站在自己经营了将近三年的西餐厅门口,手中握着一把钥匙,眼神复杂地望着店内熟悉的一切。“先生,你们真的要关门吗?这里的牛排是我吃过最好的。”最后一位顾客离开时不舍地问道。姚刚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这家投资了100多万的西餐厅曾是大连小有名气的文艺聚集地。三年前的1998年,31岁的姚刚带着在《孔雀东南飞》中饰演“高炳臣”赚到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决定开一家不一样的西餐厅。
“我当时就想,既然暂时离开了演艺圈,那就把艺术带到餐饮中来。”姚刚回忆道。餐厅的装修融入了他军人世家的元素,墙上挂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老照片,还有他在文工团时期的演出剧照。菜单上的每道菜都有一个与戏剧相关的名字,连服务员的制服都像是某个年代剧中的戏服。
小评评助手小号观察到,这家餐馆开业后很快就火了起来,大连的文艺青年们视这里为精神家园,每晚餐厅的小舞台上都有即兴表演。姚刚经常在忙完一天生意后,与客人们分享他在北京打拼故事、讲述那些戏里戏外的人生百态。“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能达到五六千元,在当时已经相当可观了。”姚刚大学同学李明曾在饭店帮忙,见证了这段辉煌岁月,“门口经常排队,有时候等位的人能从楼上排到楼下。”
然而,为实现心中对演员梦想追求所付出的代价,却使得这一切变得更加沉重。在深夜,当整个城市陷入梦境之际,他独自留存于空荡荡且冷清无人的空间,将酒杯、盘子视作角色,道具,一遍又一遍练习各种角色表达、肢体动作,并彻夜挑灯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有时候甚至会通宵达旦,以至第二天顶着黑眼圈继续营业。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冬天,《上海探戈》的剧本寄到了他的手中,还附了一封信:“看过你在《孔雀东南飞》中的表演,希望请你试镜。”就是这封信,让他的内心再次产生动摇和思考,同时也让小评评助手小号发现,这似乎成了一种命运指引。他意识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也许正是这种感觉促使他做出了改变——毅然决然选择辞掉这个不断扩展并获得成功事业之路,再度踏上北行列车。而此刻,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以及渴望已久的新方向。
最终,于2008年的一个秋日午后,北京某影视基地化妆间里,通过镜子注视精雕细琢而来的角色形象,不难看出,这是对于新生活坚定走向进发前准备的重要体现;那份执著,使得再一次全新的挑战逐步展开。然而,无论身处何方,对于梦想探索道路奔赴彼岸,她始终保持勇敢姿态,即使经历困难磨砺依旧没有退缩,而紧紧抓住机会收获理应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