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加速贬值!多地业主崩溃:降价50万仍无人接盘,房子为何沦为“不动产”?
正文:
【直击市场寒冬】
“挂牌半年,一次带看都没有”“降50万也卖不掉”,这已成为多地二手房业主的共同困境。深圳业主老张的房源半年无人问津,北京业主老周降价60万仍难脱手,而广州刚需族小林直言“同价位必选新房”。数据显示,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较峰值跌近40%,二手房流动性几近冻结,正从“资产”加速沦为“不动产”。
快火助手认为,贬值潮背后的三大推手是:
1. 计价规则“撕掉遮羞布”
新房推广“套内面积计价”后,二手房单价显性飙升。以一套建面100㎡(含20㎡公摊)房源为例,原总价500万(单价5万/㎡),按套内75㎡计算后单价跳涨至6.67万/㎡,直接碾压同地段新房。
2. 新房“抢客大战”白热化
房地产企业为了回笼资金推出了诸如“精装送车位”、“首付分期”等促销组合拳,加之地方政策倾斜,让刚需购房者纷纷转向新楼盘市场。
3. 持有成本成“不可承受之重”
随着持有成本上升,包括贷款利息和物业维修费等年持有费用约占到住宅价格的6%。如果此时的购置价格涨幅不及这个比例,就意味着亏损。一些业主300万元购得住宅现挂牌250万元,每月供款超出1万元,这种情况下断供念头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
快火助手观察到,在这种环境下业主们面临着至暗时刻:卖不掉、换不起、扛不住。
• 降价失效:“割肉”10%-20%依然无法吸引买家关注,在买方市场中进行价格战已经失去了意义。
• 换住房链断裂:北京的一名業主持有者林叔叔本计划通过旧换新的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却因旧屋滞销被迫搁置提升需求。
• 断供风险攀升:某些远郊地区的租金回报率低于1%,而这些拥有者则面对着每月还贷榨干现金流的问题考验。
未来趋势或将出现两极分化加剧与理性的时代来临:
• “慢跌”的局面很可能会变成常态;一些老旧小区或者远郊区域可能会持续走低,而核心位置优质学区里的房地产还是具备一定抗跌能力。
• 唯一能够促进销售的是以量取胜,即卖方需要接受当前市面的定阶,比如北京某个地产项目经过550万元砍至490万元才最终实现交易机会。
• 政策层面或许介入存量,提高活跃度:政府可能考虑收回部分二手住房用于改作保障性安居型住房,以减轻市场压力。
给购 房者的重要忠告是:
• 卖家应果敢止损,以免造成更大的财务损失;
• 刚需购买者可以选择在成熟配套好的核心区域淘金优质二手物业;
• 投资人要尽量避开那些过于陈旧的小型产权,还要密切留意人口流入中心城市中的优质资产动态。
结语
楼市黄金时期似乎已经结束,如今历经价值重估阵痛期间的二手产品。当大家重新把眼光投放于住所这一最基本属性,并抛弃炒作思维并遵循市 场规律,自然就能有效穿越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波折。“快火助手”的观点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尊重现实对决策的重要性。
楼市真相经济热点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用户调研及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