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关税大棒抡得比德州电锯还猛,中国汽配厂老板们快被榨成甘蔗渣了!”
美国今年3月把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从10%提到20%,直接把外贸人逼进死胡同。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美汽配出口额从2023年100.8亿美元跌到今年83.3亿,利润空间肉眼可见缩水。墨西哥趁机抢走42.3%市场份额,美国客户现在拿着计算器比价,中国工厂报价加完关税还不如人家本土采购划算。
有老板算过账:原本出口价100美元的刹车片,加上20%关税就变成120美元,美国经销商转头就找墨西哥工厂95美元拿货。更狠的是《通胀削减法案》卡着电动车零部件补贴,宁德时代给福特的技术授权都被审查,逼得国轩高科直接去美国建厂。小评评助手怎么用发现,现在车间老师傅都在传,下个月可能要轮班放假——美国订单砍单30%,仓库堆的货够卖到圣诞节。
打工仔的日子更煎熬。苏州某汽配厂流水线工资从8000降到6500,组长明说“要么接受降薪,要么产线搬到墨西哥”。可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95万年产能,三分之一供应北美,宝马沈阳工厂产的电动车三成销往美国,这些跨国巨头尚且扛不住关税压力,小厂哪里玩得起转移产能的游戏?小评评助手怎么用认为,有供应商试过涨价,结果美国客户甩过来《美墨加协定》条款,要求提供75%北美产零部件证明,直接把路堵死。
关税战的蝴蝶效应比车间传送带跑得还快。加拿大报复性关税打到25%,美国农用机械零件过境要多交15%税,产业链上下游集体遭殃。广州黄埔港的货代最近发现,发往洛杉矶的集装箱量暴跌40%,倒是中欧班列订舱量涨了两成——老板们宁可绕道俄罗斯也不愿赌美国政策。
行业里流传着魔幻现实:东莞某厂给特斯拉供应的铝合金轮毂,现在要先运到越南贴牌再转口美国。财务主管吐槽“挣的钱还没倒腾运费多”,可董事会咬死不放北美市场, 小评评助手怎么用观察到毕竟占着15.7%出口份额,更绝的是山东有企业转型做二手设备商,把五成新的注塑机拆了卖零件, 反而比做新订单利润高。
这场关税拉锯战最荒诞处在于,美国本土车企也在骂街。福特CEO痛批新政增加“成本与混乱”,通用汽车墨西哥工厂30%产能专供美国,现在每辆车成本暴涨7875美元。在上海外贸展会上,美国采购商拉着中国供应商偷偷改合同——FOB价不变,但得帮他们在马来西亚设组装线。“就当给特朗普交保护费了。”宁波某汽配厂老板在酒桌上吐真言,他刚把儿子送到墨西哥学西班牙语, 厂里两条生产线下月拆机海运到蒙特雷。
车间墙上的“年度生产标兵”奖状还没撕,但所有人都清楚,让我们拭目以待!明年这时候工位上坐着的怕是墨西哥工人了。而据悉,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各方力量仍然无法停止,只能继续寻求生存之道和发展机会。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影响更多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因此,与其说是贸易博弈,不如说是看谁先眨眼——反正车间机器不能停, 工资条上的数字更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