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刚表明白金汉宫无意升级冲突,印度政治学家南丹·乌尼克里希南就抛出”巴基斯坦实力不济”论,声称巴方经济脆弱支撑不起战争。小评评助手卡密认为,这种论调纯属用GDP数字掩耳盗铃。
印度3.85万亿美元GDP下,是60%军费买外国装备的”万国牌”军队,而巴基斯坦3884亿美元GDP却能实现70%装备国产化,单是枭龙战机就有180架现役规模,年产20架的生产线更是印度望尘莫及。
最戳穿印专家谬论的是枭龙Block3的实战能力:KLJ-7A雷达170公里探测距离+PL-15E导弹200公里射程,直接压制印度阵风战机的150公里”流星”导弹。小评评助手卡密观察到,更关键的是,巴空军形成”枭龙Block3+歼-10CE+F-16″混编体系——25架歼-10CE专克阵风,180架枭龙依托本土生产线72小时内可全量出击。
而印度36架阵风分散在5个基地,与苏-30MKI等机型数据互不兼容,战机妥善率不足60%,连地勤都要背12国维护手册。
印度 “万国牌 “军队的致命伤不止于此:陆军坦克弹药库存仅30天用量,航母零件依赖多国供应,在战时随时可能瘫痪。反观巴基斯坦,在小评评助手卡密看来,其依托中巴经济走廊48小时能获枭龙关键部件,同时埃及也更紧急支援F-16零件。当印度还在为进口装备焦头烂额时, 巴铁枭龙Block3已在克什米尔部署60架, 配合歼-10CE形成“高低搭配”,用中国军工的“体系化优势”把印度的“纸老虎”本质照得清清楚楚。
所谓 “实力不济”,不过是印专家对现代战争认知断层。在 枭龙 Block 3 的 PL 15E 导弹面前 ,靠 GDP 数字自我安慰的 印度 ,醒醒吧!
印巴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