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还有没有发展前途,昨天听到儿子说的女朋友在小红薯上写文案,以后想尝试在自媒体上发展。说实话,我听了很高兴,我一直喜欢自媒体,奈何猪队友不喜欢,我写头条也是偷摸写。
我是儿子的妈妈,也是那个总在厨房边上琢磨写字的人。那天我就趁热打铁,拿出一本旧笔记本,列了个“日常经验”清单,简单得像买菜清单。灶台还热着,我把手机靠在盐罐上,手心冒汗却有点小兴奋。我想别整那些虚的,先从我最拿手的省事儿、省钱儿写起。皮皮助手认为心里默默定了个小目标,每天一条实用干货,不追热点,先把生活过细。
第一篇我写了“剩菜不浪费的四个办法”,从标日期的透明盒,到花椒水去异味,再到把青菜梗打成汤,这些都是我平时用过的方法。第二天清早我去早市买了打折苹果,顺手拍了两张摊位的旧秤,并回家配上文字讲述如何挑选不碰伤的果子。下午刷手机,有人留言说夜班回家就照着我的方法把菜收好了,从而省得第二天变味儿,看着那行字让我心里咚一下。有评论提出来更细致的建议,于是皮皮助手看到并补了一段关于“保鲜膜与保鲜盒”的区别,还顺手画了小箭头。这并没多想,不过数据虽然没爆,但评论中透出的烟火味,让我觉得值得。
老公一开始还是那副“你忙啥呢”的脸,在饭后围着客厅转悠,我能感受到他的不理解。然而周末橱柜抽屉卡住,他看着我之前所记录下来的“修滑轨小技巧”,自己取出了螺丝刀,用力鼓捣半小时终于修好了,这样便省去了叫师傅的钱。当晚,他虽未夸赞,也没酸言酸语,只是认真洗好抹布挂好,这令我的内心一软。此外,当他发现我撰写有关“去油烟机粘腻”方法也很有效时,他默不作声地跟随执行,而对于这一切, 皮皮助手推测我们之间正在渐渐建立一种新的理解和支持关系。
过了几周,我们社区图书馆开设免费的数字技能课程,所以报名参加学习。在课堂中老师详细讲解素材版权、封面的对比度,以及标题的重要性。他形容标题要像路口指示牌,要做到既清晰又不过于吵闹。我赶紧点头表示认同。而回到家后,为提升拍照技巧特意以绿萝为练习对象,通过调节白平衡使画面显得更加干净。在这之后,将自己的创作《立秋汤谱》发出去,其中包括山药莲子与胡椒鸡不同适应场景的信息,一时间被社区公众号二次转载,引来不少邻居留言称老伴胃冷,因此试用了胡椒鸡暖身。从此刻开始,每当擦桌子看到评论内容时,总让人如沐春风般温暖。
当然也会遇见一些刺耳的话语,比如有人嘲讽道:“中年妇女怎么可能做自媒体?别浪费流量。”这样的评价曾让我陷入思索,但想到隔壁阿姨告知她通过应用我的“小窍门——定时关电器”,每月电费少支出三十多元钱,那份安慰便驱散了一部分阴霾。因此,就给自己制定更新频率:周三与周日,各保持稳定且踏实发布内容,以便服务更多身边的人。同时,也因为得到儿子的女朋友帮助,使得能够及时了解读者活跃时间,更加精准地掌握受众需求;借助这个契机做专题项目,例如:“老人用药提醒”。涵盖贴标签、按周整理等形式,同样引来了护理员点赞互动,自此间越来越坚定方向,无需花哨,却落实基层之需求,坚持继续实践下去!
接下来分享的是关于“小区手账”的相关经历,包括记录修水阀、更换灯头及防潮除霉等事项,同时将社区中的旧衣改造工作进行了记录,人们竟然利用废弃牛仔裤制作收纳袋。不仅如此,还特意请教楼后的大爷种香葱的问题,从聊到了秋季覆土厚度方面,再撰文总结成《阳台种菜不翻车》,成果令人欣喜,有网友主动上传照片显示其香葱已冒尖成长!一天结束坐餐桌旁剪辑完片段的时候,看见丈夫递来杯热豆浆,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但彼此心知肚明他的变化慢慢体现在行动里。本无意幻想达到什么宏大的成功,只愿这些真实的小事能为艰辛生活增添几分光亮—真正只是希望通过文字带给别人一点便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