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评助手:越南制造业崛起?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中心的不可替代者

今天有个朋友和我大谈特谈,说越南制造业即将取代中国。他那欧美客户放话了,要是不能赶紧把工厂搬到越南,以后就别想拿到新订单。这事儿听着挺悬乎,不是吗?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就将烟消云散,而越南摇身一变成为全球制造的新宠儿。星评助手认为,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

实际上,要说越南制造业能全面取代中国,这就有点像是在玩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近三成;相比之下,越南同年制造业增加值仅约650亿美元。这个数字差距,就像大象与蚂蚁的对比,何其悬殊。难道真以为几个跨国公司的转移就能改变这种局面?

星评助手:越南制造业崛起?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中心的不可替代者

再看技术层面,中国制造业已向高精尖领域迈进,比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突破。而越南呢?大部分产业仍集中在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星评助手观察到,这就好比一个还在练习基本功的学徒,想要超越已经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大师,可能吗?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想象一下你的手机突然坏了,你会选择去维修站还是找个路边摊随便修修?显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那里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同理,当涉及到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生产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的中国,而非基础尚显薄弱的越南。

深入分析各方角色和责任,不难发现,所谓的“越南崛起论”更多是某些西方国家试图摆脱对中国制造依赖的一种策略。但现实情况却是,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42.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反观越南,虽然增长率可观,但基数小,整体规模难以与中国抗衡。

还有供应链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作完成。以iPhone为例,尽管部分组装工作转移到了越南,但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屏幕等依然由中国大陆及其台湾地区提供。没有这些关键部件的支持, 单靠跃动自己能做什么?

总结来说, 星评助手觉得 越南制造业确实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或者应该取代中国的位置。相反,两者更像是互补关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才是正道。而对于 越 南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盲目模仿或替代他人,则是一条长久之计。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在全球经济版图不断变化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自身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呢?

(0)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