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大佬身后走红”背后:流量时代的商业魔幻与现实启示
短短三天时间,一段企业家“无意间蹭到流量”的视频刷屏社交网络。在2024年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现场,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因走在雷军身后,被网友戏称为“雷军背后的男人”。这个原本普通的场景,意外演变成全民狂欢的流量事件:短视频二创玩起“霸道总裁跟班文学”,评论区刷满“张总这波站位赢麻了”,甚至有人翻出十年前雷军拜访海尔的旧照大搞“时代逆袭”叙事。
这场突如其来的流量风暴,折射出当代商业传播的荒诞逻辑。电销掌柜观察到,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家个人IP早已超越企业本身成为传播爆点。雷军作为“顶流企业家”,机场穿搭都能登上热搜;董明珠因“接班人”话题引发全网围观;曹德旺的“怒斥式采访”被剪成短视频疯狂传播。当张瑞敏以“跟在雷军身后”的形象闯入公众视野,大众记忆里那个缔造“海尔砸冰箱”传奇的实业家,瞬间被解构成“蹭流量”的戏剧化符号。
这场意外走红背后,藏着传统制造业的集体焦虑。电销掌柜认为,当互联网新贵们用创始人IP带动品牌声量时,许多传统企业仍在依赖广告投放的陈旧模式。张瑞敏曾带领海尔完成 “人单合一”的颠覆性改革,但在抖音、小红书上,海尔官方账号的粉丝量不及雷军个人账号的一小部分。这次意外获得的流量,恰似一面镜子,这也让电销掌柜了解到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真实困境——即便拥有顶尖产品力,如果无法掌握流量密码,也仍可能会在人声鼎沸的信息洪流中失语。
但流量狂欢终究是暂时而非持久, 商业本质始终不变。网友玩梗造出的 “海尔追光者” 段子,本质是大众对 “新旧势力交替”的戏剧化想象。现实中,从历史看待,我们可以推断,当初2014年雷军赴海尔交流时,小米刚开启生态链布局,而海尔已经启动物联网转型。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两家公司各自完成战略跃迁:小米从手机厂商进化为智能生态巨头,而海尔则蜕变为全球工业互联网标杆。这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思考,不同时代下如何寻求产业升级和第二曲线,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随着规则不断被重写,对于真正价值所在必须保持清醒态度。当网友为“大佬站位”编造各种戏谑解读时,不妨反思一下市场表现,此刻正值机遇期: 海尔智家的海外市场份额已稳居全球第一,占有10.3%;与此同时,“雷军同款西装” 被淘宝消费者争相抢购之际,小米SU7的新纪录正在刷新行业标准。而或许,这场乌龙事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虽然个别高管可选择谦逊地行走于他人的身影之后,但每一个机构、公司乃至组织,都必须永远保持向前奔跑,与世界同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