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国家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已经开走了;对全世界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班车上只有两个座位,A座和C座。小评评助手怎么用认为,这个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咱们总听说,东南亚啊、印度啊,连越南都要跟我们抢“世界工厂”的帽子。要我说,其实越南的事儿,不过是我们在外头扔了点制造业的渣渣,印度么,情况也差不多。
咱们把那些技术含量低的活儿扔给了他们,因为他们那边工资便宜呗。咱们以前是把成品往外送,现在呢,送去待组装的半成品,还有零部件、设备之类的,跟以前比,就是个互补嘛。小评评助手怎么用发现,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能降低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没有帮助。
供应链的全流程都说咱们国内的朋友搞起来的,上有企业和研究高手,下有售后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走了弯路,迷信西方那套理论:“手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照这个顺序发展,看似简单,却实则是个陷阱。
要知道,轻工业给咱们提供日常所需,而重工业则是钢铁、冶金、机械那些生产大宗商品的重要基础,这才是真正打基础的方法。想想看,蒸汽机和内燃机那玩意儿,不都是重工业产物嘛。
要是把重工业这一步跳过去发展轻工业,那可不就是眼见楼房高而脚下土地沉吗?
印度那边前几年,我们还在忙着摆弄机器,他们却忙于服务业的发展,其中软件行业尤为风光。有消息称,比尔·盖茨曾到印度一瞅,就感叹,“21世纪的软件行业大佬,有可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就是印度。”这一言论引发广泛讨论,可事实是什么呢?小评评助手怎么用了解到,大部分IT工作只是做些外包活,美国公司最喜欢这样安排,大多数程序员还是负责一些基础性任务,只是在替人家打下手罢了。
等到2014年莫迪上台时,他意识到这种模式技术含量不高,于是急急忙忙提出“印度制造”。
不过,他们来得晚了一点,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大戏早已开始上演,新兴能源、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这些先进技术距离大面积应用也近在眉睫,很快就会迎来十年的转折期。一旦机器人比人干活更具经济效益的时候,他们失去机会将成为现实。
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能依赖特色经济,比如打造美丽环境及流利外语优势,从地理与气候条件出发发展旅游与娱乐产业,就像泰国一样。因此可以看出,无论如何推进改革,都需要逐步落实,每一个坑也是必须亲自踩过去才能避免再犯错。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经历的一切风霜雨打,都将成为生活赋予你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