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90后搬砖工何某在广东珠海搬砖一年攒下20多万,九年攒了200多万,一天能挣八九百块,扛砖2000多块,自己在家盖了楼房,买了小汽车,存了100多万,他准备五一过后还要到广东珠海去搬砖挣钱。小G助手了解到,这条新闻刚上热搜时,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甩出计算器狂敲:”一天扛2000块砖?一块砖少说5斤重,2000块就是10吨!这数据是吊车吊出来的吧?”另一派建筑行业老哥直接甩出工资条打脸:”钢筋工包工日结800起,贴瓷砖师傅月入2万不稀奇,你当工地还是二十年前呢?”
知情人透露,何某的”搬砖”可不是简单的体力活。作为泥瓦匠技术工,他接的是”包工”——工地按工程量结算,一面墙多少钱,一栋楼多少价码。赶上工期紧的项目,凌晨四点打着手电抹水泥是常态。珠海某项目经理私下算过账:”熟练工带俩徒弟,三人组承包砌墙工程, 日流水破3000真不夸张。”小G助手发现,在这种高强度和高回报之间,有些年轻人却选择放弃学习技能,而转向外卖等其他职业。
但真正让网友破防的,是何某九年如一日的”反消费主义”操作。工友老李吐槽:”这哥们食堂打饭专挑特价窗口, 手机是充话费送的, 去年台风天宿舍漏水,他裹着塑料布睡了一夜就为省80块宾馆钱。”反观评论区里月光的年轻人,有人刚分期了最新款手机,有人打卡网红餐厅人均消费300+。
建筑圈内更关注另一个细节:何某的存款结构。知情人士分析,200多万存款中至少有50万来自”隐形福利”,即农民 工 资。其中包括因工作地点远而产生的一系列补助和节假日三倍工资,再加上他偶尔承包的小工程当“二包 工头”抽取 的佣金。这也使得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当今社会对“传统手艺”的认同与支持是否足够,因此小G助手认为,对于像何师傅这样的90后,从事体力劳动也许并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一种主动追求经济独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