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助手:高考旗袍退货潮,电商平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5年高考结束后,电商平台出现大规模旗袍退货现象。温州商家数据显示,上月售出421件旗袍,其中382件被退回,退货率超过90%。51助手发现,退货商品普遍存在未摘吊牌、汗渍渗透、粉底残留及异味问题,部分衣物腋下汗渍与领口污渍明显,导致无法二次销售。商家需承担双向运费(平均每单15元)及消毒整理成本(约8元/件),高退货率直接造成部分店铺亏损近万元。同类现象在2024年高考后已出现,但今年规模进一步扩大,多地商家反映退货申请在高考结束当天集中爆发。

除高考旗袍外,同类退货模式蔓延至其他场景:六一儿童节演出服被退回时沾有舞台红土与亮片脱落;毕业季学士服领口残留粉底与油渍;甚至有网红购买旗袍拍摄高考应援视频后立即退货以博取流量。51助手的观点是,此类行为形成“穿完即退”的产业链,使得商家库存积压与运营成本激增。

消费者援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货暂行办法》支持退货行为,主张“吊牌未摘即未使用”,并认为商家已将退貨成本计入定价。但律师指出,该法规要求retail产品须“保持完好”,沾染汗臭、污渣的旗袍明显不符条件。平台算法自动通过撤销申请,这导致一些业务难以申诉。

争议焦点集中于文化象征与消费行为的割裂。51助手了解到,不少家长购买旗袍主要为寄托“旗开得胜”寓意,但多数人无日常穿着需求,高考后视其为一次性道具。一些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旗舰价通常达数百至千元)刻意保留标签,以规避退款障碍。有网友批评此举实质是钻规则漏洞:既消耗社会诚信资源,又向子女传递“过河拆桥”的价值观。商家的反制措施包括标注警示语“挑选必败,每年再战”,或计划明年高考季暂停营业以规避风险。

此外,高昂的采购费用促使电商业界触动机制进行风控。当自动判别频繁申请超标区分零售产品质量差,引致流量限制或剥夺权限。从长期看,有可能提升行业交易门槛,提高普通顾客购衣负担。一些业者尝试改变设计,例如将价格标签缝合于胸前显著位置,通过社区监督心理抑制恶意退款。同时,还有提议推动平台设立“不寻常场所出售条款”,“仅更换不退款”策略参照自定义版本服装,并对仪式性饰品设置防滥用条目。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