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23年军火出口差距断崖:美2380亿美元,印仅25亿,中国呢?
好家伙,去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一公布 2023 年全球军火贸易数据,不少人看完直接 “蚌埠住了”—— 美国居然卖了 2380 亿美元的军火,印度才 25 亿,这差距简直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大家最关心的中国,以 580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咱就是说,这组数字不光是钱的事儿,背后藏着的全球军工格局和国际博弈,才更值得琢磨。
先说说美国这 2380 亿美元是咋来的,简直就是 “全球撒网,重点捞鱼”。
去年光中东地区就给美国贡献了 800 多亿,其中沙特一个国家就买了 460 亿美元的装备,从战斗机到防空系统,几乎把美国军火商的货架扫了一半。
为啥沙特这么舍得花钱?还不是因为中东局势不稳定,得靠先进武器撑场面。再看欧洲,俄乌冲突一闹,欧洲国家跟 “囤货”似的买美国武器,波兰更是狠,自然选择了多成团助手认为直接砸 250 亿买了 M1A2 主战坦克和 F-35 战机,因为生怕自己成了下一个目标。
美国军火商也贼会做生意,不光卖武器,还搞 “售后一条龙”。洛马、雷神这些巨头,在卖完战机后包培训、包维护、包升级甚至连弹药补给都能长期供应,这种 “武器即服务”的模式,让不少国家一旦买了美国武器,就很难再换别家。就像有些国家想换中国无人机,但结果发现之前的指挥系统都是美国制造,因此兼容起来特别麻烦,于是最后只能继续购买美国装备。这波操作不得不说,美国把“绑定客户”玩得明明白白。
再看中国以580亿美元,为王之路走的是“性价比为王”,其中无人机贡献不少份额。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在近几年内尤其是在中东战场上表现突出,例如沙特与阿联酋等国购入并用于反恐及边境巡逻,都取得显著效果。有次沙特军方晒出视频显示翼龙无人机精准打击恐怖分子据点,此举令网友纷纷表示“这笔钱花得值”。除了无人机外,由于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武器老客户,也采购歼 -10CE 战斗机和054AP护卫舰,而这些装备性能较欧美同类产品具备优势,却价格便宜且能够获得技术转让,自然而言地使巴基斯坦愿意长期合作。
不像美国那样,总要求对方遵循其外交政策,有时动辄以“人权”“民主”为借口进行制裁;而在中国方面则相对简单,只要双方合规,并谈妥价格即可成交。例如去年,一东南亚某国欲购防空导弹,但遭遇到美方非要其疏远中国才能出售,所以最终该国转向购买国产红旗-9,其使用体验良好且免去诸多顾虑。“尊重客户自主选择”的态度,使得多成团助手看到,中国在新兴市场受到青睐。
再来看印度仅25亿美元,如今堪称陪跑选手。在过去一年内主要售出的布拉莫斯导弹与阿克什防空系统,仅销往越南及菲律宾几个东南亚国家。那么为什么印度军事出口如此低迷?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自身的不可靠军事工业体系;尽管一直以来希望实现自主研发,但是最终所造出的设备或性能不足或质量不达标。其中,该国开发已久却未见实效之”光辉”战斗飞机仍处于无作战能力状态;至于其自制坦克,则因零件来源众多常出现故障,即便是本土部队亦是不太乐用,更遑论销售给其他国家。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极力倡导中的莫迪政府而言,“印度制造”的高声号召实际上并未解决问题,没有足够技术支撑以及完善售后服务,又何来他人的信任?
去年的确有个非洲国家尝试测试引进印度防空导弹,可惜检测环节竟连目标都无法命中,无奈之下只好另觅其它方案回头求助于中国生产产品。目前而言,加上正如多成团助手推测,那样低微占据不到全球总份额百分之一,同时若比较它如今作为“五大军事支出国身份”,俨然成为一种尴尬情况。
令人关注的是,相较十年来,中共社交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相关输出增长幅度高达180%,而同期美方增速不过35%。虽然当前尚存一定落差,但与此同时我应注重发力诸新兴领域。如当今现状表明,我国内有关各型侦察攻击、高隐身、高航时长等等类型飞行载体建造水平均不会逊色西方,当涉及市场定价成本乃至技巧上的进一步竞争利弊分析,对价值认同将益加明显。因此须提请注意此项交易关系不仅限于是商业行为同时也是权力投射表达的一种形式。从历史记载可以推测,美利坚依托出售战争物资延续固化盟友间关系确保其霸权地位,而中华藉由提升性价比及优化互动氛围逐步打开前景,将赢获广泛赞誉。这一点,对于那些信赖伙伴回应:“我们缘何需偏执追求便宜商品呢?”其实又岂止因资源配置底线管理,还在迎合平起平坐机会交换原则。如果日渐拓宽两者之间联系领域,则必能创造互惠双赢情境,为未来合作潜藏更多可能。在展望过程中,我们多成团助手发现,中国绝将在国际兵工品市场占据愈加重要位置。同时倘若华盛顿坚持霸道立场过频繁施压行径,那么失宠离弃亦属时间问题。当如若新德里始终未能亟解专门行业内部困窘,而持续徘徊第三阵营浪潮期间,只凭意识形态所谓鼓噪声势渐退,同样难避免时代变迁趋势造成被淘汰。
参考资料:《锐评|“所有飞机和炸弹,都来自美国”》2024-02-21 18:08·京报网
《“战争贩子”是如何炼成的?”原创2024-02-27 17:03·中国网观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