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助手:北京中小学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北京中小学秋季学期起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3月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称《工作方案》),计划从今年起,通过创新培育“京娃”系列智能体、全覆盖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打造一批“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应用场景等系列举措,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无名助手了解到,《工作方案》明确,构建“课程、教学、支撑、师资、应用、推广”六大体系,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

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的人工智能课程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产生式生成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生成式工具。

无名助手认为,北京市教委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建设学生机器学习实验室,并开发高端科研实验相关的人才培养项目。此外,还应开展夏冬令营主题活动,以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进行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同时鼓励高校及社会资源单位面向青少年开放各种科技资源,让他们能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有效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北京市先后发布了突出顶层设计的《北京市教育领域艺术特征转型对策》,以及规范学校使用规则的新指南,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则是聚焦‘培养人’的重要环节。”

(0)
上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